毛概复习 24-25-1
2024 / 2025 学年第 1 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提纲
课本为 2023 年版
题型
- 名词解释 4 * 5 分 = 20 分
- 简答题 4 * 8 分 = 32 分
- 论述题 2 * 14 分 = 28 分
- 材料分析题 1 * 20 分 = 20 分
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需要按照题目要求,适当展开论述。
名词解释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既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发展,使之适应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需要。 -
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
独立自主: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和平赎买: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基本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
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两个大局”思想:沿海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历史阶段,是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
-
依法治国:是指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或领导人的命令进行管理。
-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包括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主观题
-
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P10 - P12)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
一方面,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都以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起,都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
-
简述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P52 - P55)
-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主义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
简述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具体内容。
(P26 - P32)
-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
简述群众路线的内涵、本质及其要求。
(P29 - P30)
-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
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
简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P58)
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展开土地革命的依托。
-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P59 - P64)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P65)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
-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P66)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P51)
-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
-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
-
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P70 - P71)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P83 - P85)
-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 第三,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
-
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P110 - P112)
-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注意的理论和实践。
-
简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P112 - P115)
-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
简述“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P164 - P167)
- 第一步:到 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 第二步: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 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
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P177 - P178)
- 坚持一个中国,这是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 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 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香港、澳门、台湾作为中央政府全面管辖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各种合法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
-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P159)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简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P204)
- 改革是动力。没有改革,就不可能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理,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顺利前进。
- 发展是目的。没有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也就不可能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 稳定是前提。没有稳定,改革和发展都无从进行。
- 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
(P171)
-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劣,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要把两者优势结合起来
-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
-
简述“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P167)
- 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但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简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P187 - P190)
-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
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P191 - P201)
-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简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P202 - P20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的。社会主义要强大,体现优越性,关键在发展。
- 发展是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需要。
- 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
- 发展要善于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
- 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 发展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 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简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P228 - P232)
-
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我们党执政,首要任务就是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必须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
必须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
必须善于抓住和用好机遇。
-
-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其要求。
-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必须善于抓住和用好机遇。(P228 - P232)
-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P232 - P235)
-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协调推进。(P235 - P237)
-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要求;要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本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要求我们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P237 - P240)
-